[页内广告]
[正文]

说明

最后更新时间:2023 年 03 月 10 日

财经文章收藏

社论:积极做好风险资产价值重估的准备
天涯神贴「2010年的房地产调控,我们收获了什么?写在房价暴涨前」
2023.01.03 记录观察后续「科普贴:无视可转债,我们将再次错过二十年前的房地产」

个人养老金专题

投资理财与被动收入系列文章 · 构建我的被动收入
E54 个人养老金账户有必要开吗?太有了|养老那些事儿 02
日本老龄化投资启示录:养老企业拖后腿,制造、消费牛股多
相关讨论 2022.11.27 结论:建议观望
关于养老金投资那些事
你会缴纳个人养老金吗?
富达国际“退休储蓄黄金法则”:在30岁的时候建议存够相当于当时年薪1倍的储蓄用于养老;到40岁,存够4倍;50岁时,存够6倍,退休时,则要存够当年年薪的9倍。要实现这一目标,如果从25岁开始储蓄,则要拨出年收入的19%用于养老,一直存到62岁的理想退休年龄,而如果越晚开始,每年需要存的越多。
你会缴纳个人养老金吗?

历年投资展望记录收集

2023年

所有判断结果,都是以年终视角来看。
第一,A股整体表现,尤其是大指数——比如50、300等,会明显好于去年和前年。换句话说,这些大指数全年收红的可能性,大于收阴。如果今年因为什么突发利空导致沪深300跌至3450-3500一线,那么在那个位置买入,未来1-2年的收益将可以保证。
第二,如果没有突发特别大的意外,比如去年的欧洲局部地区军事冲突,比如窜访等类似事件,2023年会明显比2022年好做(关键是两大国关系不要大幅恶化)。再发生我去年初说的“22年会非常非常难做。因为年中的波动会非常怪异,远超绝大多数人的想象”这种情况概率并不大。
第三,恒生指数,包括中概、恒科,全年收红的概率甚至大于50和300。
第四,连续四年表现非常好的红利策略,23年应该会比较黯淡。我不敢说会大跌,但在各个策略、行业的对比中,涨幅应该是排在靠后位置的。
第五,中小指数,如500、1000,表现会弱于大指数。我不敢说一定是收阴,但大涨的可能性真的非常低。预期不应该过高。
第六,我们关注的行业方面,大致上也与500、1000类似。如果机构不再疯狂抱团,消费全年大涨的可能性真的不高。比较值得期待的,是如果因为利空因素,医药跌到9400-9500左右,全指消费跌到12000-12500左右,将为未来若干年的超级收益奠定基础。尤其是消费。如果你能在13000以下买入消费,那么未来几年收益率直接起飞。

2022年

今年的行情会非常复杂,但一句话总结,到年底,大多数指数应该是收阴。
展开说说。
首先按大小分,大指数21年表现很不好,22年表现非常好的可能性很小。即使上涨,幅度也会很有限。
中小股票已经不像去年那样便宜到令人发指了。所以也不要对我们的500等品种抱有太大的期望。全年下跌的可能性大于上涨。
热门板块,调整了,但调整的不够。
如果让我判断2022年的机会,我反而会说来自于21年的弱势品种,比如中概等。
逻辑是这样:
自目前的位置,中概如果进一步暴跌,那么即将到达70-80,也就是未来赚大钱的起点。那将是几年一遇的大机会。
如果不暴跌,只有波动没有涨幅,也完全ok。因为我们有提款机制。你只管波动好了。
如果上涨,那不用说,我们的持仓等着赚钱就好。
所以今年中概等弱势品种,要么会让我们赚钱,要么会为未来赚大钱打基础。我相当看好。
有朋友问,如果大多数指数今年收阴,为什么不清仓。
下跌或者波动,很多时候不代表没有机会赚钱。我们判断行情,不是为了指挥自己的主动性去操作。比如你悲观了就去减仓清仓,乐观了就加仓满仓,我的投资不是这个逻辑。
我的投资是,根据主观判断,在投资体系中调整主观判断那一部分的因子。怎么理解呢,就是我判断大指数不行,我就减仓,或者不加仓。比如2021年,我在年初就判断热门板块很危险,所以卖出50、300、恒生,之前也卖出中概。我是没有消费,要不然当时也卖出。但我轻易不会清仓,因为要有一个容错空间。比如我年初看好中小,所以一直到下半年,我一分钱500也没卖,但年初也不会加仓,都是一个道理。
主观判断只是权重配置逻辑之一,其它的还包括各种客观分析,这个不多说了。
概括一下:
1、全年看,下跌的品种比上涨的品种多。大多数会下跌。
2、全年看,大指数、调整不充分的热门板块,我依然不看好。我不知道会不会跌,但继续大涨的概率很低。
3、中概等惨烈的品种要么会赚钱,要么就是会提供赚大钱的买入机会。
4、中小指数相对大指数不会再表现像21年这么好。因为已经非常鸡肋。
5、22年会非常非常难做。因为年中的波动会非常怪异,远超绝大多数人的想象。如果21年没赚钱,22年赚钱的可能性就更低了。尤其要警惕21年赚大钱的板块、策略、组合以及基金经理。
6、如果我猜错了,大多数指数大涨特涨,那么我被打脸,但会很高兴,因为第三轮计划结束的日子也就快到了。